{{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重拳治乱象 监管守蓝天——2021年“蓝天”行动进展⑦,2021年共约谈代理机构2350家,责令整改2105家,作出罚款与警告220件,吊销和停业12家机构;从严处罚无资质专利代理行为,罚没金额1200余万元,单笔最高罚没104万元。
2021年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重拳打击违法违规代理行为,共约谈代理机构2350家,责令整改2105家,作出罚款与警告220件,吊销和停业12家机构,办案数量比机构改革前的总量还要多,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代理行业秩序持续好转,初步形成了严厉打击代理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转变理念,加强“主动监管”。积极推进建立主动监管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数据、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的监测分析。通过对专利审查、商标审查、社保信息等重点环节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恶意商标申请、人均代理量畸高等行为线索;通过对电商平台、展会、宣传广告信息等重点领域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无资质专利代理、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等行为线索;通过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机构等重点主体的监控,提升监管工作针对性和精准度。期间,通过主动监测、主动筛查累计获取案件线索3300余条,组织各地进行严厉打击,有效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主动查处力度。
强化震慑,实施“重点监管”。聚焦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无资质专利代理、恶意商标申请代理行为、伪造变造公文等突出违法行为,开展“蓝天”行动大会战,依法从严打击。综合治理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对200余家代理机构采取行政指导、行政约谈、重点检查、警告罚款、停业吊销五种形式进行分类集中整治。从严处罚无资质专利代理行为,罚没金额1200余万元,单笔最高罚没104万元。严厉打击抢注有关奥运热词等恶意商标申请代理行为,约谈6家机构,立案查处24起,作出处罚13件。严厉打击伪造变造公文、签章行为,对变造国家机关公文、骗取专利申请人相关费用的专利代理机构作出吊销资质处罚。
提升效能,加强“协同监管”。加强监管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监管、联动监管机制。加强与人社部社保中心、市场监管总局沟通协作,配合做好行政执法与纪检监察贯通衔接工作,出台《专利、商标代理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协同治理办法》,充分发挥各渠道作用提升监管效率和效果。推动各部门、各地方对因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行为受到处罚的机构和人员,实施严格的协同限制措施。指导代理师协会、商标协会和10个省级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自律规范,开展执业宣誓、自律惩戒、谴责曝光和“弘正气、提质量”等活动,健全行业信用档案,不断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联合惩戒,推进“信用监管”。推进将严重违法代理行为纳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市场监管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列入情形。起草制定《专利代理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并选择在相关省份先行先试。依法将48家专利代理机构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不断优化专利代理信息公示系统,方便公众查询和判别代理机构,完善“黑代理”“审代勾连”、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经营异常名录等风险提示功能,加大对违法代理行为的曝光力度。
创新手段,开展“智慧监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速、精准发现违法违规及不规范经营行为线索,通过网上取证、存证,及时固化网络电子证据,要求有关电商平台下架涉嫌无资质专利代理商户,删除相关商品链接。对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的3家代理量较大的平台型商标代理机构进行约谈,完成整改验收和行政指导,引导规范新业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完善专利代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规则和清单,督导各地运用智能监管手段有序开展检查。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84家人均代理量持续超过平均水平5倍的代理机构,组织18个省局实施28项经营行为的重点检查。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对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和监管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为指引,持续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协同治理体系,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提供有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支撑。